要闻地方新闻通知培训招标公路铁路标准资料展会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3
【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且通过实例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论述,且提出了一些控制有关工程质量缺陷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强度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其中混凝土结构是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是最为重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 结构混凝土质量的传统检查方法是以规定的取样方法制作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下,养护28天时按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试件抗压强度来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用试件实验测得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往往与结构物中的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差别。 结构钢筋是隐蔽材料,其位置的准确与否亦关乎结构的安全和耐久,而传统方法无法在非破损情况下对其位移进行检测,因此,无破损情况下在结构物上检测混凝土质量和钢筋位置的现场检测技术,已成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检测技术已引起各国建筑工程界的重视和承认。 
所谓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就是要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利用测试仪器获取与混凝土、钢筋等有关的物理量,因这些物理量与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位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采用获取的物理量去推定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情况。 
1、工程质量中混凝土结构检测回顾 
前些年,在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一般采用肉眼观察的同时辅以简单的工具(小锤、卷尺等)来进行表面的判断,而对于隐蔽部分的质量只能以资料判定优劣,这种方法难免有失准确性和客观性。 尤其对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较为混乱,资料有做假行为的,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质量隐患,往往会造成房屋竣工验收后,出现裂缝,下沉,甚至严重的倒塌事故,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 
举例:某某工程,钢筋混凝土梁柱在验收过程没能准确检测强度,验收者只是根据经验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同条件强度实验报告便将其判定为合格工程,致使房屋在交验入住后就出现裂缝。 后经专家在现场对每个构件逐一检查和重点局部破损检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砼内部不密实,钻芯试块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该工程花了相当大的代价才将其加固,后期加固费用远远超过了当时处理的费用,给工程有关各方造成了很大损失和很多麻烦。 另有一工程的三层现浇悬挑板,因施工中踩踏钢筋,其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远高于设计值,从而导致板面出现裂缝,但这种问题在现场无法准确判定出来,往往在竣工验收后才被发现,导致后期发生很多索赔纠纷。 
2、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不破坏, 可以获得人们最需要的混凝土物理量信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不受结构物的形状与尺寸限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可对重要结构部位长期监测。 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进行检(监)测,取得各种信息后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避免事故发生等。 实践证明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定, 建筑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其中安全性决定建筑结构的生命。 而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梁、板、柱)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 钢筋保护层也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实践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位置有关的质量缺陷和事故时有发生。 
举例:在对某某工程的砼分项工程验收中,除了对资料核查外,主要采用了无损检测设备——数显回弹仪和钢筋位置测定仪, 分别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位置,结果发现有几根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通过钻芯取样和破损检验发现结果一致)。在用钢筋位置保护层测定仪测定悬挑板的负弯矩钢筋时,发现保护层厚度高于设计值, 在现场开破检验后发现钢筋下陷幅度较大,且间距不符合要求,排列根数不够。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而在无损检测设备有效的技术支持下,帮助我们准确发现并消除了隐患。 
3、无损检测对探索研究施工新工艺的启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难点仍有很多, 而在大量的工程检测实践中, 我们工作人员摸索出的许多技术方法已运用于工程施工中,经破损检查完全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通过近年无损检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我们发现了很多质量隐患,并及时消除了质量隐患,防患于未然。 客观的检测数据为建筑结构检测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判断依据,使建筑结构检测工作者能一改以往凭经验下结论的不科学的工作方式。现代先进的数字化科学检测管理手段, 提供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技术支持,使建筑工程结构质量检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论坛问答关注排行

互助平台
  • 待解决
  • 已解决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版权所有©工程检测网 苏ICP备09082304号-7 网站留言

未经 www.gcjc.com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文字信息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