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曹宪尚
资料漫画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711元/平方米,较3月环比下跌0.34%,为连续第八个月环比下跌。
房地产市场调控到今天,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对于购房者来说,买到比以前更便宜的房子已不太难,但你又是否意识到,当房价缓慢下降的时候,部分房子的质量可能也在悄然下降?
绿地风波
“马云的脊柱
支撑着姚明”
据中广网昨日报道,安徽马鞍山绿地集团多栋在建高层住宅使用了不合格的钢筋。原本12mm钢筋被8mm替换,纤体效果惊人。形象点说,这就好比1.6米的马云的脊柱要支撑起2米26的姚明了。
事情的起因也颇为偶然,绿地世纪城业主中有一位是建筑企业的员工,由于接近退休,且出于对楼盘的关注,经常跑工地。有一次,他用游标卡尺对部分钢筋的直径进行测量,发现其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
一位业内人士称,在商品房建筑中,每平方米用钢在80公斤,每吨4000元上下,这是常识,如果主承重钢筋不符合尺寸,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是一目了然。
这些高层住宅出现在马鞍山的绿地世纪城一期项目中,全部是24层到32层的高楼,有些已经接近封顶。
目前,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筑管理处已责成对已完成结构施工部位进行检测,约有500个购房者,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最终的检测结果,他们形容自己犹如离群蜜蜂,惶惶不可终日。但绿地集团副总经理薛迎杰接到记者电话时表示,那个项目只是出了点小问题,正在解决。
绿地集团官方网站显示,绿地是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集团,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87位,在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集团中排名超过万科,位居第1位。
乱象丛生
多家房企陷入质量危机
绿地钢筋事件还在等待结果,但是关于房地产质量问题的讨论已经逐渐升温。昨日,有媒体指出,我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已开始陷入质量危机,而这危机集中体现在业主收楼时。
涨潮之时,市场一片大好,落潮以后,就能发现谁在“裸泳”。此前被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所掩盖的诸多问题也在房价下调后不断浮现。
今年2月,万科在佛山被检出地板甲醛释放量超标,业主抗议,这家公司在深圳的第五园六期被投诉使用劣质“纸板”做装修材料,业主除向开发商叫板,还数次到深圳市住建主管部门投诉;中海地产位于广州的限价房项目由于地下水管漏水、墙壁发泡等问题引发业主维权;3月,星河湾太原项目因精装修质量问题,业主集体抗议、打砸开发商办公室……各种楼盘和商品房质量问题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深圳市装修协会副主任林武生就表示,这一轮曝出质量问题的万科、中海、星河湾等企业,在房地产商中都属于质量控制相对较好的,如果他们都出现严重问题,其他房地产企业的问题会更加严重。专家分析,这一轮质量纠纷中涉及的都是房地产龙头企业,需要关注纠纷蔓延的连锁反应和事件处理的示范效应。
降价背后
开发商资金紧张猫腻增多
记者对十几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进行采访后发现,半数以上开发商承认,在房价已进入下行通道、市场成交冷淡的行情下,开发商会考虑节约成本,更换一些设计和材料。其中,有开发商明确表示自己的公司就这么做了,只不过做得比较隐蔽,客户并没有发现。
一向出手阔绰的开发商,为什么会这么做?“太缺钱了。”“真有点儿撑不住了。”业内人士纷纷这样答复。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开发商的成本,土地是大头儿,一般能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才是融资的财务费用、建安费用、税费及管理费用。如果要节约成本,开发商不会轻易在建安费用上下工夫,一方面,建安成本所占比例不大,另一方面在这上面节省带来的风险与责任也更大。但现在,开发商扛了快一年了,特别是一些当初市场好的时候扩张盲目,今年又反应慢没有及时降价的开发商,本身就缺钱,又没有销售收入,真快扛不过去了,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能省点儿就省点呗。”
对于开发商的这些“偷工减料”的猫腻,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的李洪云律师说,这种现象以前也出现过,但因为近期房价降低,开发商资金紧张,问题更普遍了,相关的咨询和案例明显增多,随着今年一些项目的入住,问题更会凸显出来。
专家说法
法规与监管真空亟待补全
部分受访专家认为,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方向不能变,但对伴随房价下降凸显的房屋质量纠纷问题,应做好预警。
深圳市住建局长李荣强表示,近期,深圳住建局接到相关房屋质量的投诉明显增加,和房价波动有直接关联。“一些购房者对工程建设了解不够,把施工中正常的混凝土缝隙当成"豆腐渣"的证据,政府一旦不支持他们的诉求,就很容易成为他们转移矛盾的对象,被质疑政府不作为、被开发商收买”。李荣强表示。
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玉忠表示,一些发生纠纷的房屋质量安全问题不大,但政府帮开发商说话,是“合法不合情”,容易引火烧身;想帮消费者说话,却缺少执法依据,属于“合情不合法”。争议背后的关键,则是凸显相关法规和监管建设的缺位,导致“无法可依”。
专家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在房屋质量管理上一直以工程结构安全为主,房屋验收条款也集中在安全上,在装修质量方面,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实际监管,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尽快出台房屋装修行业标准。专家介绍,虽然建设部在2002年出台过《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但只是一份关于精装修房屋的引导性文件,并没有强制推广执行的标准,导致消费者维权缺少依据。(综合新华网、中广网)
不吐不快
“便宜”不能成为“没好货”的理由
最近,当人们都在关注房价还能降多少的时候,房地产接连爆出质量问题,之前有万科的“毒地板”、随后有星河湾的“精装门”、现在又有绿地的“钢筋门”。面对频频出现的房企质量问题,人们不禁会追问,房价是下降了,为何房子质量也会跟着降?
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企业调低商品价格,通常有利于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是另一方面,商品降价往往也会引起人们逆反的心理反应从“便宜”联想到“便宜货”,从“便宜货”进一步联想到“质量不好”。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因为消费者深谙一个道理“羊毛出在羊身上”,降下的价格自然会在产品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质量上的“缩水”。正是基于这种消费心理,当房价下降了,业主们对房子的质量特别谨慎,带着“房价降质量必降”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去收楼。验收时特别认真特别细心,而这一细心,就把诸多大品牌房企早已存在或者开始存在的质量问题都翻了出来。
业主们因为细心而发现更多的房子质量问题,这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因素来说,当房价逐渐步入下行通道,一些开发商为了平抑摊薄的利润,不惜以降低质量来填补降价所减少的利润。因此也有人说,楼市调控致使房价下降,房价下降导致质量下降。笔者认为,楼市调控导致房价下降这很正常,房价下降导致质量下降,这就是借口了。因为降房价与降品质不存在因果关系,作为产品制造商,开发商必须在生产合格产品的前提下获取利润,这样才能维护品牌赢得市场。而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把降价与降质直接划上了等号,消费者最终会用货币来投票,否决缺乏诚信的企业。
部分房企降价的同时也降了质量,购房者在购房时需睁大眼睛,对于开发商卖房时候的承诺,最好写入合同,方便日后维权。而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住房验收的检查力度,同时通过加大处罚切实监管好开发商,遏制其“违法冲动”。(佛山日报记者郑金城)
微博反响
偷工减料就是草菅人命
@守株网:建筑商偷工减料是可耻的行为,是拿百姓身家性命开玩笑,这样的建筑商一旦被发现,如果证据确凿,政府应该对其红牌罚下,让其永失入场机会,同时对其施以罚没总资产59%,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NTV李晓勤: 绿地尚且如此,其他小地产商呢?不寒而栗!还有可以信任的吗?
@J4Jeff:绿地现在以超高层商业综合体开发商自居,全国各地上马摩天大楼,爆出此新闻实在是让人心寒。
@Teresa李佳:在这个诚信危机的社会,可以说不走运的绿地代表了绝大多数大陆的地产商吗?
@南方粉丝:现在有关部门把关不严,有吃有喝有钱拿,什么都能过关。这是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通病。
@湘潭弟子规:这个也叫草菅人命。
@合肥典爱婚庆:追逐利润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
@思考博学习:不仅食品、医疗、建筑,很多领域的质量问题,消费者都无从辨别,如果行业和所谓的国家标准形同虚设,消费者唯有自己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但,这其实可能吗?!
@AL:08年还是更早之前就有个开发商在电视上一个谈话节目中说:敢调控让房子降价,开发商就敢偷工减料。大意如此。